爱上一个不想回家的地方——阳朔 - 阳朔游记攻略

  有一个地方,住下以后就不想回家,那就是阳朔。

  有诗云:桂林山水甲天下,阳朔堪称甲桂林。群峰倒映山浮水,无水无山不入神。第一天住在阳朔,还觉不出她的迷人之处,可是,第二天以后,就不想离开了。是山水的精魂迷住了我?一连让我住了五天之久,时间是2012年的 10月7日到10月11日,这,在我多年的旅行生涯中,还是破天荒地第一次。

  早就想找一个心仪的小城,住在一个清静的房子里发呆。因为,我喜欢无拘无束,讨厌高档酒店的灯红酒绿和繁文缛节。

  从阳朔客运站下了汽车之后,顺着城里唯一的主公路向北走去,来到最具人气的西街街头,感到人太多声太杂,于是又拖着箱子向前走。大约走出二百多米,右边的楼后出现了高山,正好有胡同通了过去。于是又拖着箱子上山,辗转曲折地登上几层台阶进了一家家庭旅馆。

  

  

  (走近我住的客栈)

  实践证明,我的选择太英明了。那是一家带有露台的旅馆,宽大的露台可看见远处的山和近处的树。露台上还有一张床,中午热了的时候,可以躺在床上睡一个午觉。房间内卫生间、电视、写字台、网线,一应俱全。跟店主一讲价,八十元一天,性价比还挺高。

  放下行囊,先逛素有小资情调的西街。

  街头的广场边上立了一块巨石,绿色篆字把我“转”迷糊了,辨认了半天才认出是“阳朔西街”四个字,心想,刻字的人太不厚道,何苦弄得那么繁顼呢,整个正儿八经的行书或隶书,让人能看懂就行了呗。但是就是这样一个不伦不类的东东,却让许多游人争着与它合影,多的时候,人还得排队。这就好像时下的风气,只要傍上大佬和名人,想不出名都难。

  

  

  

  转过石碑的后面,看见上面刻满了字,这些字很是厚道,字字可以看懂。看了一下末尾才知道,这是大画家徐悲鸿在抗日战争时期来到阳朔时写的一篇小文。徐悲鸿是画家,却没有想到文字功夫却也了得,文字不多,言简意赅,就把它抄录了下来以飨众位看官:

  “世间有一桃源,其甲天下山水,桂林之阳朔乎?桂林至阳朔约一百二十里,舟陆可通。江水盈盈,有如照镜。常回缭绕,平流细泻,有如吐丝。山光荡漾,明媚如画,真人间仙镜也。”

  能让美术大师赞美的地方不多,所以,想找地方发呆,还是到阳朔来吧。记得1985年我从桂林坐船到阳朔,在码头下船后,导游驱赶(在这里说驱赶有些对导游不敬了啊)着游客匆匆从西街走过,那时的西街冷冷清清,但路边小摊也不少。我无法欣赏就乘上大巴而回了。现在的西街可是天下闻名了,中外游人汇聚于此,商铺林立,美食满街,让人目不暇接。

  

  

  

  首先是啤酒鱼,是阳朔的特色菜肴,再加上广告宣传的什么张艺谋来这里吃过,什么中央电视台美食栏目介绍过等等,吊足了人们的胃口。其实我吃了之后觉得,和东北的红烧鱼差不了多少,没有什么特别之处。只是“天下人都知道”。每到华灯初上,吃啤酒鱼的人把店内挤满之后,又把街两边的人行道挤得水泄不通。有时,会有一个戴眼镜的男孩,提着音箱,弹着吉他在食客面前唱歌,人们在大啖美食的同时,听着美妙的歌曲,时而把掌声赏给歌者,没有人赏出一毛钱。而这歌者也不是以此为生,纯粹是一种爱好。

  

  

  (西街歌者,只为爱好)

  

  

   西街不只是一条街,它的旁边还伸出几条小巷,而这小巷虽然小,却充满人气。两层或三层的古房,挂着旅馆客栈或饭馆的名号,看着有一种返古的情调。

  夜晚是西街最忙碌最辉煌的时刻,也是最小资的时刻。你留心的话,不时会看到美女流连在小饰品摊前不肯离去。她们的穿着也非常时尚,不好意思当面拍她们的前面,只拍了一张妹妹的背影,不过,这背影也会让人联想到她的美丽容貌。不时,还会看到几个老外,他们也和中国人一样会讨价还价,而且,西街的所有商人们,不管男女老少,都能讲一口流利的外语,所以,在这里,翻译注定是一种失业的群体。

  

(食客满街啊)

  (食客满街啊)

  

  

  

  (西街织布女,当街表演)

  

  

(晚上逛街的美女,不好意照前面)

  (晚上逛街的美女,不好意照前面)

  

  

  

  

  从西街西口走出去,迈着方步踱到江边就是阳朔码头。硕大的“阳朔”两个字刻在一堵岸壁上非常醒目,迎接着一拨又一拨从船上或竹排上下来的游人。顺着江边向西走去,如今修建的江边人行步道,据说有十里远了,所以,就有了“十里长廊”的说法。我坐在一处竹荫下,远远地看漓江上有一条碎石铺成的小路伸向江中,几个当地妇女正在那里洗着衣服,和远处的山近处的水融在一起,构成了一幅高古的图画,只可惜没有丹青高手把这幅画画下来,只能留在我的相机里。

  

  

  (阳朔码头附近的竹荫)

  

  (漓江中的洗衣女,好悠闲啊)

  

  走回市区时,路上看到一个指路牌,上面写着“徐悲鸿故居”和“孙中山下榻处”,我又被这两个艺术家和政治家所吸引。

  在一处砖砌的楼房一侧,青砖墙上写着的是“孙总理下榻处”。转到楼前,却是清一色红色木结构的房子,看样子就很古老。房子前是一个绿化很好的小广场,这在寸土寸金的阳朔来说,就是十分的奢侈了。房前立着孙中山立身朔像,手里自信地拄着拐棍。我没有心思考证孙中山是什么时间,为了什么事情来过阳朔,只把他的身容拍了下来。看一下房子的大门,上面横着一匾,写着的是“阳朔县政务服务中心”字样。孙中山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驱,毕生致力于在中国实现“三民主义”,但愿屋里的公仆们也能像孙中山一样,多在民主、民生、民权上用用心,不做害国害民的事情来。

  

  

  (孙中山下榻处,现在是政务中心,中心里的人,可要记住三民主义啊)

  

  

  (徐悲鸿故居,一株大树把树冠伸向墙外)

  从小广场向前是一条小河,过了一座小桥向前走,转身不远处就是徐悲鸿故居了。这是一处临街的粉色院墙的小院,院内一株古树,把树冠伸向墙外,几乎遮住了整个街道,就像徐大师的艺德一样,荫蔽后人多少代。进入院内,迎面是徐悲鸿的半身塑像直视着游人。这让我想起了,徐悲鸿从六七岁时就开始学习绘画,为了生计,17岁当教小学美术的教书先生。一次,徐悲鸿到一个亲友家去吃喜酒,许多有钱人家的子弟穿着绸缎,徐悲鸿却穿了一件布大褂,因而遭到别人的奚落。从此他愤世嫉俗,立志不穿绸衣。为了在社会上谋生立足,他想进洋学堂读书,但家里却拿不出钱。他向别人借钱,可是谁也看不起这个穷小子。这使他深感前途渺茫,世态炎凉,不禁悲从中来,犹如鸿雁哀鸣,遂改名为“悲鸿”。此后他一直以哀鸿自诩,并发奋绘画,终于成了闻名中外的艺术大师。所以,我深信“利剑自从磨励出,俊杰当自苦寒来”言之有理了。

  再往前行是临河人家,看到临水的一栋古屋,屋檐上挂着红色的灯笼,露台上摆着花盆,有些丽江的情调。想一想住在屋里的人,一定有多么幸福啊。其实人的一生,能享用的物质东西并不多,可是,为了名利地位,人们却像飞蛾扑火一样,舍命地往名利场的火堆里跳,让人百思不得其解。我的一个诗词朋友写过一首小诗,“广厦千间八尺眠,良田万顷半升餐。丐儿瓦罐候王印,各占春风一百年。”却是把人生看透了。能像这家人家的主人一样,在一个美丽的小城里,临水过着悠闲的生活,该是多么惬意的啊!

  

  

  (临河人家,好让人羡慕)

  

  

  西街的东出口南是一个小湖,湖水湛蓝,四周花木葱茏,坐在湖边静静地看着水,看着来来往往的游人也是一种享受。远山和楼台映入湖中,如诗如画。此时你最好什么也别想,进入了心如止水的境界,仿佛时间停止了一样,山水和人融为一体,这,恐怕才是一个真正的旅行者应有的追求。

  

  

  (西街东出口广场前的小湖,坐在湖边是一种难得的享受)

  阳朔的周边景色,也被网友们热炒得声名雀起,其中最有名的当属遇龙河和遇龙桥了。在我住的旅馆老板娘手里租了一辆自行车,我就向20公里外的遇龙村奔去。

  这是一条通往桂林的公路,走到白沙村下了公路,不远处就是遇龙村。村南就是遇龙河,一座古桥横跨河上,桥上布满了苔藓和野草,把整座小桥打扮得古色古香。传说,村南有一位读书人上京赶考,走到河边正赶上河水暴涨,怎么也过不了河,眼看要误了考期。这时,河里出现一条龙,好心地把书生驼过河去。结果,书生考中状元,做了官,回乡在河上修了这座桥,就把它命名为遇龙桥了,这条河,也就命名为遇龙河了。

  

  

  (一个老人踏上遇龙桥)

遇龙桥上长满野草)

  遇龙桥上长满野草)

  

  遇龙桥两边挤满了木伐,坐木伐漂流的大多是年轻人,而且多是年轻情侣。伐工们手执长篙,情侣们肩并肩地坐在竹伐上,伐工把长篙伸到水中,竹伐便慢悠悠地向下游漂去,两岸的青山就慢慢地向后移动,就像是一场慢镜头电影。

  遇龙河两岸大多长着茂密的竹林,倒映在水中把河水染绿。我是骑着自行车走在岸边的小路上,走了一半路程才上的竹伐,然后又上岸走旱路直到大榕树公园。一路走来,我才领略出,如果漓江是一个大家闺秀,那么,遇龙河就是小家碧玉了。小家碧玉的美是一种恬静,幽幽的恬静中,享受的是一种淡淡的温馨。相比于漓江两岸的高山,遇龙河边的竹荫就显得非常贴心和温柔。

  

  

  (遇龙河上漂竹排)

  

  

  

  

  

  

  (我漂的竹排,竹排上可放自行车,下了竹排再骑行,很方便哟)

  

  

  所以,我建议,假如你到阳朔来,遇龙河就是桂林山水最柔软的部位,你可千万别错过啊。

  大榕树是我结束遇龙河之游后的又一次艳遇,原以为,这是一个附会刘三姐的故事而成名的景点,其实不能那么肤浅地理解,因为,这株大榕却是世上罕有。远远地看过去,那是一片树林,走到跟前你才会发现,它生着无数气根垂到地面,就形成了“独木成林”的景观。

  

  

  (独木成林啊,原来是一株树)

  

(绣球岛和许愿树,中间是绣球,你到那里,不想许个愿吗)

  (绣球岛和许愿树,中间是绣球,你到那里,不想许个愿吗)

  

  从绣球岛上看大榕树是最佳位置,远近适中不说,照在镜头里的画面也相当精准。我走过南方多个地方,这么大的榕树确实没见过。

  从绣球岛向北隔水望去就是月亮山,据说,当年东汉时的伏波将军马援在桂林漓江边上与被征服的南蛮叛首谈判划分疆界。叛首问疆界何处,马援说一箭之地。叛首想,凭你射箭能飞多远,于是就答应了他。结果,马援张弓搭箭,一箭射穿了桂林的山,留下了象鼻山的圆洞,还有桂林南的穿山,箭继续飞,到了阳朔射穿了月亮山。故事有多美且不说,只是马援对广西的影响相当深远,留下了灵渠的塑像、桂林的伏波山、横县的伏波庙。一介武夫,能把英名留这美丽的山水之间,不是哪个人说办到就能办到的了。我想,这还是得益于他的英雄性格,他出师时发誓,大丈夫就应当马革裹尸;还有他因为长期征战在南方,得了严重的风湿症,从南方拉回能治风湿的薏苡,有人诬陷他收刮了财宝,并为此而丢官。史书上的“薏苡成谗”,让今人长叹不已。

  

  

  (刘三姐和地主老财请来的秀才们对赛歌的对歌台)

  绣球岛上,不知道是什么人放了一只大绣球,旁边还有一株树,桂满了红布条,上面写着誓言,这树,就叫“许愿树”了。有一个小摊,两个女孩子在那里卖布条,痴情的男女们登上岛后,不计钱多钱少,都要买一布条,写上永远相爱的誓言挂在树上,其实,他们今后的生活路上,不知会不会劳燕分飞。

  

  (这是刘三姐吗,怎么长的这样?)

  不过,毫无疑问的是,这绣球,出自刘三姐和阿牛相恋的传说。于是,我又来到月亮山下的对歌台和刘三姐故居。看了景点的介绍文字,说是刘三姐真有其人,生活在明代,谁能考证真伪就很难说了。刘三姐故居是一所小小的民房,里面塑了一尊刘三姐的塑像,还有农家用具,哄得男女游客们纷纷和刘三姐合影。

  最美的景色是站在对歌台前看眼前的湖,这湖就是遇龙河水流到这里后因为水面宽阔形成的。河两边的竹子和河里面漂竹伐的人,是它的灵魂。其实,你无论走到何处,只要心在路上,哪里都是风景。

  

  

  

  出了榕树公园回阳朔市区,要走的正是十里画廊。十里画廊虽然不能看水只能看山,但山下路边的稻田却是独特风景,金黄色的水田平畴万顷,想象中,春天时灌满了水,一定会像镜子一样把山映在水中。既使没有稻田,那野草中的马,悠闲地吃着草,也够你欣赏一会的了。

  

  (进入十里画廊景区)

  

  

  (悠闲的老马)

  半路上有一处悬崖,一个大蝴蝶画在崖壁上,原来,这是蝴蝶泉景点,说是山洞里有一股清泉常年不断地流出,当地就把它开辟成了一处收费的地方。其实不必进里面去看什么泉水,只在外面看那崖壁就够味了。

  

  

  

  

  

  阳朔是一个需要你多呆几日细细品味的地方,就像是满桌子大餐,大鱼大肉吃多了,反而会觉得清淡小菜更可口。城中心有一座小山,看着不起眼,走近前却有一道大门拦路,上面写着“阳朔公园”三个字。初看时觉得可笑,阳朔本身就是一个大公园,何必再造一个公园?慢慢地走进公园,却也是人工修剪的树丛和人工栽培的花卉,没有什么出奇之处。可是走进去几十米,眼前一座高塔,高塔下塑着几个烈士雕塑,烈士身后是尖尖的塔身,向人们述说着,共产党和国民党为争夺这个美丽的小城曾发生过血战。

  

  

  

  可能是阳朔人只顾了招待游漓江和西街的游客了,没有把钱用到这个公园上,所以,烈士塔和烈士像都有了些裂痕,如果烈士地下有知,定当谴责这些后人忘恩负义,只顾得上发财了。

  离烈士纪念塔不远处是那个小山,山上有座亭子,让我产生了要登上去的愿望。可是,登山的路是人工用水泥砌的台阶,多年无人护理,坏得一塌糊涂,勉强能登得上去。

  手脚并用地终于爬到山顶,果然是一座两层高的小亭耸立最高处。抬头一看亭子的名字,居然叫“卧雪”,看来,阳朔这个地方以雪为贵,一年当中,雪落的时候应当非常稀少,能“卧雪”也实在不易——亏得修亭子人,挖空心思地想出这么一个名字来。

  

  

  

  (从卧雪亭上的小窗里看阳朔)

  

  

  登上亭子,虽然有些破烂,但有两个圆形的窗子,向外看去,竟有古色古香的韵味可寻。从亭子四下里向小城望去,街道和楼房尽收眼底,行人都成了小小的蝌蚪在楼海间游动。

  

  

  (从阳朔公园小山上看阳朔)

  坐竹排漂漓江应该是阳朔游的最重要的项目,从阳朔乘游览车向北到达兴坪,在兴坪坐竹伐上漂到九马画山大约20公里,然后从九马画山返回。整个行程一天时间不到。

  

  

  (漓江漂流的竹排)

  

  

  

  

  

  

  在九马画山,导游告诉大家,裸露的山石形状可以看出九匹马来,如果九匹马全都能看出来,你可以考上状元;如果你看出五匹以上,那么,你是个聪明的人;如果是五匹以下,那你的智力就有些问题了。我试了一个,可能是雾大也可能是太笨,只能看出五匹来,这说明,我的智力在聪明和愚蠢之间了。

  

  相比于1985年我从桂林乘游船到阳朔,眼见的漓江瘦身了许多。是人多了把江水喝少了,还是这些年气候变化而缺雨少水,原因不得而知。但是有一条却是真实的,随着人类的活动,自然环境一天不如一天。问一下撑篙的师傅,现在漓江可以打上鱼吗?那师傅笑了,说的话却叫人生出苦涩,“没见吗,现在漓江边,连钓鱼的都没有了。”

  

  

  

  记得1985年那次游船时,船上的工作人员往江中下个网随船而行,不长时间起网,就可以网上几条鱼来,然后就可以在船上做熟,让游人们在船上吃。这样的情景,恐怕一去不复返了!

  不过,现在的漓江边上,也有小船和钓夫,船头还站着几只煞有介事的鱼鹰在那里故作姿态。撑竹排的师傅说,那船和鱼鹰渔夫和演员差不多,是专们陪游人照相的。也许,这古老的渔鹰钓叟,今后只能在旅游景点去温习旧梦了。而人们蜂涌而至漂流的竹排,为了赶时间,也都装上了马达,一声声的机器响声打破了古老江流的千年沉寂,恐怕再也没有原汁原味的水声碌碌的竹排漂流了。

  说到阳朔的吃真没有什么可圈可点的,除了热炒的啤酒鱼,再没有太出名的东西了,不过,对于吃不太讲究的驴友们来说,家常菜品还是一应俱全的了,尤其是西街附近,随时都可以找到填饱肚子的地方。

  除了游走于景区之外,便是蹲到屋里码字,因为,有几篇约稿要应付。

  忙里偷闲中,终于架不住店主和街头广告的诱惑,晚上,我还是去看了一回张艺谋策划的《印象刘三姐》,位置在阳朔西北郊的漓江边上,隔岸的书童山是演出的背景。当黑夜降临,灯光四起,把江面照亮,一群刘三姐和阿牛哥出现在水面,齐声唱起了电影《刘三姐》里的歌曲,虽然有些发挥和改革,但基本曲调还是那个旋律。因为相机低档,加上夜幕下,只照了两幅照片,其中一张是刘三姐站在月亮上的,远远地,好像嫦娥。120元的费用,我感到不值。

  

  

  

  

  (刘三姐登月了!)

  旅游小贴士:

  一、阳朔的交通:由桂林到阳朔,在桂林汽车站和火车前都有班车,其中,火车站前的班车非常之多,大约十几分钟就有一趟,票价多少忘了,大概二十元左右吧。

  二、漓江漂流一般都是乘汽车兴坪,在兴坪坐竹排到九马画山返回。阳朔到兴坪也有班车,但多数人是在旅店里报团,而且多为散客团。

  三、从阳朔到十里画廊和大榕树都有车,大车小车齐全,而且在街里常常能碰到小面的在揽客,你可以随上随走。

  四、遇龙河漂流也有车到遇龙桥,但多数游客都是租自行车前往遇龙桥,然后在遇龙桥顺河下行,或上竹排或骑行自己选择。整个遇龙河漂流分成数段,几段已经记不得了。按段长短收费。另外,河里有许多坝子,可能是为了抬高水位。有的坝子矮,竹排可以跃过去;有的坝子高,竹排跃不过去,就要下竹排结束漂流,这,便算是一段了。

  五、阳朔的啤酒鱼因为鱼的种类和质量好坏,价格不一,最少的35元一盘,较贵的百多元。我吃了一个70元的,还可以,只是量大,一个人吃不完。如果你是一个人,可以随便在西街上碰,碰到单身的,可以相邀同吃一盘啤酒鱼,AA更合算些,现在不是都实行“光盘”吗。

  

  

  

  

  

  

  

  

  

  

  

  

  

  

  

  

  

  

  

  

  

  

  

  

  

  

  

  

  

  

  

  

  

  

  

  

  

  

  

  

  

  

  

  

  

  

  

  

  

  

  

  

  

  

  

  

  

  

  

  

  

  

  

  

  

  

  

  

  

  

  

  

  

  

  

  

  

  

  

  

  

  

  

  

  

  

  

  

  

  

  

  

  

  

  

  

  

  

  

  

  

  

  

  

  

  

要"评论"或"举报"请先 登录注册

网站导航